蕪湖日報訊 這個冬天,古城格外安靜。大多數人早已搬租屋網離這裡,剩下三五個篾匠工人安靜地編織竹器。只有石板路兩旁的青磚黛瓦默默訴說那久遠的年代。
  這個冬天,古城又格外熱鬧。在古城項目指揮部,每天人來人澎湖民宿往,工作人員一會兒為徵遷戶做安置工作,一會兒為某項改造忙前忙後。
  它曾有過繁華,也有過衰落。它的改造,既牽動“老蕪湖”的心,也曾遭遇質疑的聲音。但不管怎樣,人們澎湖民宿想要保存歷史、展示城市文化底蘊的決心從未動搖。
  古城,京站美食正洗盡鉛華待重生。
   興衰與複活
  古城的“命運”,緊扣著整個蕪湖的進步與好房網發展。
  蕪湖古城留下了許多“老蕪湖”的記憶,堂子巷、南門灣、小天朝、儒林街等標誌性建築更訴說著傳奇的故事。
  當蕪湖城市建設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時,展示城市文化底蘊、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需求來得更為迫切。
  2008年,古城區域舊城改造正式啟動。自此,一場老建築、古樹木的保護戰全面拉開。
  2011年,古城公司啟動13處歷史、文保建築物的修繕設計。2012年5月,首批3處文保、歷史建築的修繕工程已動工建設,現已完成。今年,省級文保建築衙署前門已動工建設。為了提高古城的文化內涵,還徵集了一批與古城相關的文史資料和大件遺留物品。
  如今,這裡正謀划著首期啟動項目,初步劃定明年首期建設範圍,集中復建花街、南門灣、衙署、城隍廟等景點。
  人們等待著、盼望著,古城將在興衰變遷中完成華麗的“複活”。
   前行與壓力
  雖然一直積極推進,但古城改造也面臨著壓力。
  古城原有9家拆遷公司,但多數虧本經營,工作積極性也較差。自2012年年底以來,大礱坊公共服務中心開始負責古城地塊的拆遷工作,第三次重新組織人手進場古城地塊進行動拆,他們對原有的拆遷公司進行清退並對遺留戶重新進行了摸排。
  “拆遷難度大,是影響古城進度的重要原因。”大礱坊公共服務中心相關人員說,一部分居民提出超出拆遷政策外的訴求,但這些訴求與現有安置政策以及城市規劃不符合。此外,部分未動遷戶還存在遺產糾紛、產權不明晰等問題。
  既要照顧到群眾利益,又要符合拆遷政策的標準,還必須保障拆遷進度,需要不懈的努力。大礱坊公共服務中心成立了古城地塊攻堅小組,由黨工委成員分別帶隊,抽調拆遷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員,每天分三個時段上門入戶,認真梳理問題,化解矛盾,細緻地建立一戶一檔,有針對性地進行點對點服務。針對房屋遺產糾紛等特殊問題,該中心還在市司法局的大力協助下,邀請市律師協會介入,幫助徵遷戶普及法律知識、調解家庭糾紛。
  可以說,每份拆遷協議背後都是一段故事。官溝沿38號拆遷戶馮長雙,本人早年因腦溢血長期癱瘓在床,全家共八口人居住在一起,生活不富裕。該中心瞭解情況後,多次上門講解拆遷政策,動之以情曉之以理,最後採取讓其承租部分房產面積的模式,為該戶選定了一套滿意的安置房,周到的服務終於打動他們,高興地簽下了拆遷安置協議。
  高效優質的服務將讓一切難題迎刃而解。據瞭解蕪湖古城被征收房屋近5000戶,目前僅剩91戶尚未動遷完畢。
   現在與未來
  古城,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。
  早在2008年,蕪湖市就已開展古城規劃方案競賽,評選出同濟規劃院的方案。為了確保古城的規劃建設不留遺憾,2011年蕪湖市又邀請日籍專家帶領專業團隊編製蕪湖古城規劃導則。規劃導則已於今年9月完成公示,正進一步完善、深化。
  在《規劃導則》上,記者看到一個質朴與現代相融的“新古城”。與現代規劃的城市不同,古城區塊沒有明確的功能界定。古城將延續這種特征,發展商業、餐飲、居住、文化娛樂以及創意工作室等綜合功能,使其成為開放的、多層次的城市空間。古城還將運用復建或者意象新建的方式,複原衙署、城隍廟、文廟等。同時,新建的十里河房餐飲休閑區的象徵重新連接了古城和青弋江的關係,把古城原汁原味的市井喧囂和時尚的空間體驗融為一體。
  不久前,市政府、市政協等還邀請市內文化名人探討古城的建設與發展。會上,每個人描繪著心中的古城。大家的眼光都放在歷史文化上:能不能將“三刀”等文化元素融入古城?即使是停車場設置、車輛通行等實際問題,也被反覆談論。
  所有人選擇繼續相信,古城終有一天必將拂去歲月的塵埃,以厚重而靈動的風情,回歸另一種意義的繁華。(潘曄)  (原標題:蕪湖古城:洗盡鉛華期待新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rxketiiy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